新闻内容
新闻内容

我室获得两项研究所2018年度优秀科技成果奖

发稿时间:2019-01-29 作者:

研究所优秀科技成果是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设立,每年度评选一次。优秀科技成果是指以我所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在国际顶级专业杂志上的学术论文、已获国际授权的发明专利、研制出突破关键技术且得到较好应用的仪器装备,或已解决国家重大需求或已应用到国家重大工程中的专业软件。

2018年1月17日至18日,我所召开了2018年度(第十八届)学术年会,由我室孙伟家、魏伟、唐清雅等完成的"厘定中岩石圈不连续界面(MLD)成因机制"项目,以及由我室郭瑞龙、尧中华、魏勇、万卫星等完成的"发现土星磁层能量粒子加速机制与分布演化"项目均被评为我所2018年度优秀科技成果。下面分别介绍两项获奖成果:

孙伟家副研究员近年来致力于探测深部岩石圈精细结构的新方法研究以及深部岩石圈精细结构与过程研究。主要贡献包括: 1) 研发的高分辨率地震成像方法明显提升了岩石圈精细结构探测能力,特别是对岩石圈内部二级间断面的成像能力; 2) 开展稳定型和改造/破坏型两个克拉通演化端元的比较研究,研究了稳定型澳大利亚克拉通、破坏型华北克拉通等典型克拉通的速度和界面精细结构; 3)首次揭示了中岩石圈不连续面的高低速交替的速度特征,综合地热、电阻率、地化和岩石学证据,厘定了中岩石圈不连续面是古老板块平俯冲和后期岩石圈受软流圈侵蚀等不同演化阶段的成因机制。

根据中国2016年发布的"十三五规划",行星探索是我国的重点工作之一,它最核心的意义在于拓展人类知识的边界,理解生命的起源,以及探索潜在的宜居星球环境。中国的巨行星探测也逐渐启动,针对木星的地基望远镜观测站也提上日程。巨行星的理论研究也日趋重要。 传统的比较行星学研究注重比较行星与地球的类似过程,而通过结合理论创新与对卡西尼飞船数据深入挖掘,郭瑞龙等人的研究工作首次揭开了土星'日侧磁盘磁重联'这一地球上不存在的神秘过程,提出了新的理论机制以解释巨行星磁层能量粒子加速过程,并定量地确认了该新机制对高能粒子能量来源与耗散的关键贡献。该新机制为土星和木星探测都提供了新思路,对巨行星内部等离子体源驱动过程的理解将能为我国未来要实施的木星探索项目提供理论保障。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