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地球高空130 km高度以上大气稀薄,与流星体碰撞的大气分子相对稀少,同时缺乏足够的热能使流星体离化,因此一般认为流星尾迹主要发生在地球高空约80―120 km高度之间。在130公里高度以上的地球大气稀薄区域,流星现象能否发生并产生有关流星不均匀体(从而能被雷达探测到)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地质地球所地球与行星物理院重点实验室李国主研究员利用三亚VHF雷达在2013年7月11日至8月10日对流星不均匀体开展长达一个月的三维干涉探测实验,发现了一类新的高高度流星尾迹不均匀体,其产生的距离扩展流星尾迹回波(RSTE)出现在130 km高度以上,部分回波甚至出现在约170 km高度且持续时间大于10 s。统计显示这些高高度流星尾迹事件具有明显的地方时分布特征,主要出现在00-04 LT且几乎每天都可发生。相比以往认识,该项研究表明可能有更多的流星物质通过"飞溅过程"注入到地球高层大气。
工作发表在:Li, G., B. Ning, W. Wan, I. M. Reid, L. Hu, X. Yue, J. P. Younger, and B. K. Dolman (2014), Observational evidence of high-altitude meteor trail from radar interferometer, Geophys. Res. Lett., 41, doi:10.1002/2014GL061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