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巍(主持工作)
博士、研究员
林巍,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地球生物学与天体生物学研究,在感磁微生物的多样性及起源演化、类地外极端环境生命、临近空间生物学、地外生命探索等领域开展了较系统的工作。在Nature Astronomy、PNAS、NSR、ISME Journal、Astrobiology、JGR-Planets、《科学通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担任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科学研究专家委员会秘书组副秘书长(2021至今)、中国微生物学会地质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2017-2026)、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环境矿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2017-2025)、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理事会理事(2019-2023)等。任Microbiological Research(2014-2022)、《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3-2027)、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strobiology(2023-2025)等期刊编委。荣获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2014)、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2019)、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2019)、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突出贡献者”(2022)等。
李娟、乐新安
实验室副主任、博士、研究员
李娟,女,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致力于行星地球的深部结构和动力学过程研究,包括地幔转换带速度结构,下地幔散射体和核幔边界小尺度结构探测,俯冲过程和地幔间断面的相互作用及俯冲动力学过程,行星震活动探测以及中深源地震特性和发生机理等研究。发表科技论文60余篇。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4年度“傅承义青年科技奖”;2013年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2年获中科院王宽诚教育基金会“优秀女科学家专项奖”。《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Solid Earth Sciences》、《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编委。热爱科普事业,传播科学精神,曾担任 “科学队长”,受邀为格致论道(SELF)及SELF-Kids做报告,获得中国科学院网络科普联盟“科普启明星”称号。2023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乐新安,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组部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曾在美国大气研究中心工作七年,围绕GNSS掩星技术开展过系统研究。目前从事非相干散射雷达探测技术、电离层数值模拟、电离层数据同化等相关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自主发展了基于稀疏矩阵的高效卡尔曼滤波电离层数据同化算法, 领导建设完成了世界首套相控阵体制的三站式非相干散射雷达——三亚非相干散射雷达三站式系统。在Nature Astronomy、GRL、JGR等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引用4000多次。主持了大科学装置——子午工程的关键设备研制、先导B项目、中科院青年团队骨干等课题。担任研究所非相干散射雷达实验室主任、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Space Weather的Associate Editor、《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和《地球物理学报》编委。荣获2022年度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年度第四届全球华人空间天气青年创新奖。